九月的阳光依旧炽烈,操场上,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学生们站得笔直。汗水顺着脸颊滑落,却无人抬手擦拭。站在队列前的,是皮肤黝黑、神情严肃的陈教官。他的目光像鹰隼一样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。
“齐步走!一、二、一!”口令声下,队伍却走得有些参差。有些同学同手同脚的毛病似乎总也改不了,紧张得额头冒汗,越是想做好,动作就越是僵硬变形。训练后,夕阳开始西斜,将操场上这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拉得很长。陈教官拆解着动作,一遍遍示范:“听口令,迈左腿,甩右臂,对,就这样,慢一点,找找感觉。”他没有丝毫的不耐烦,汗水浸透了他的后背,却依然专注地纠正着小远的每一个细微动作。偶尔有同学想过来看看,也被他一个眼神屏退,给小远留足了面子。
这并非个例。陈教官心里有一本明账:哪个女孩正步踢不高,哪个男生转身总慢半拍。在集体训练的间隙,他总是“精准抓取”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,利用休息时间,为他们开“小灶”。训练时,他是严苛的军官;单独辅导时,他却更像一位不苟言笑却极有耐心的兄长。他的“单独训练”成了训练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——没有责骂,只有一遍遍的重复和一句句的鼓励。
这份额外的关注,像无声的细雨,滋润着那些略显笨拙却不愿放弃的心。
多年后,当青春散场,这段迷彩下的记忆依然鲜活。他们或许会忘记踢正步的要领,忘记军歌的歌词,但不会忘记那个表面严厉内心柔软的教官,和他教会他们的坚持与成长。
军训场的烈日下,有一种感情悄然生长——它不喧嚣,不张扬,却如磐石般坚定,如流水般绵长。这是军人与学生之间特有的情谊,短暂却永恒,严厉却温暖。在这片迷彩构成的特殊课堂里,他们彼此成就,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理解的篇章。
